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罔”是迷惑,迷惘。“殆”是危险不安。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不奉行正法,而喜好钻研新奇怪异之术,这个便是最大的祸害。从时间、精力的管理角度看,那些东西有毒。
(2)不语怪力乱神。意思就是异端不谈,异端不表示不存在,不谈。
2.1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孔子讲求真诚,实
(2)妄语是进德修业者的大病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阙疑,存疑。
(2)疑问、建议暗含攻击,再提出之前要让对方感受到敬意。
(3)在官场要特别重视敬。
(4)把有疑问的放着而没有疑问的赶快去实行。既避免掉过错,又不致浪费时间。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直”,正直的君子;错诸枉这个“错”,安置到别的地方叫做错。“枉”是偏邪的小人。
(2)举用正直的君子而舍弃那些偏邪的小人,那么百姓自然就归服。举用偏邪的小人而舍弃正直的君子,那么百姓自然就不归服。
(3)这并不容易,内心跟小人契合是最容易。这攸关于欲望跟共同利益的问题。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敬忠以劝的“劝”是劝勉努力向善。
(2)上行下效。季氏,三家之一,强横专权,凌君而虐民。孔子叫季康子反省自身的德性来立起治国之道,而不是着重在权谋伎俩上。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做好自家的事,为社会做出表率,也是为政。后代隐居者安然的源头在这里。德行、孝悌都是儒家为政方式。
(2)国是由家组成的,因此治国之道必始于齐家。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輗,车子跟牛所连接的横木,那个横木的栓子只要一掉,车跟牛是分开的,拉不动。軏,小车是用马拉的,车子跟马连接是用一个钩子,用響头和钩子连接住。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因为该做的事要担当起来,不该做的事不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