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在一起看《功勋》,看到一个片段:于敏从上海回家,却见家里锁着门,邻居告诉他才知道他家搬走了。于敏找到了新家,看到儿子于辛正在楼下玩耍,见到他就问“你找谁”……回到家的于敏,还是潜心他的计算,两个孩子围在旁边好奇的看他,于敏丝毫不受干扰,不停的在纸上写呀算呀……一天,于敏又在计算,儿子过来跟他打招呼, : “ 你奶声奶气的说“你好”,要爸爸陪他去放风筝,于敏说要先写完作业,还答应下次给他做一个能飞起来的飞机……
妹妹突然说:爸爸,你跟于敏很像诶!
一听说像自己的偶像,爸爸心花怒放,笑呵呵地问女儿:是吗?你觉得哪里像?
妹妹说:你也总是说很忙,老是加班,回到家里也总是在工作工作,都没时间陪我玩的……
哥哥说:就是,爸爸是明明答应过的事,不是忘了就是说没时间……
我说:我觉得这么说爸爸有点不公平,周末只要有时间还是想着带你们出去玩的。
哥哥说:爸爸有时候说是带我们去公园玩,结果到了公园他自己就去了附近的工地,人家是假公济私,他是假私济公。
我说:不过呢,我觉得爸爸真是有当科学家的潜质,不管到哪里,他都能专心工作、学习,别的事一点也干扰不到他,这一点我真是很佩服爸爸。不过呢,爸爸有一点比于敏好,他在家还是干活的,偶尔还帮忙洗洗碗什么的。
(原本以为会被表扬,结果被批斗了一番)爸爸自我解嘲:是啊是啊,所以我没有于敏那么大贡献!
我开玩笑说:原来是这样啊,以后家里的事你不用管了,让我也学学功勋的家属,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你。
……
玩笑后的思考:功勋里的科学家,孙家栋、屠呦呦、黄旭华……没有哪位不是极度专注、忘我投入,舍小家为大家的,他们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研究上了,很难兼顾小家。(以后对工作繁忙的先生也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吧。)
这一类人就像是网校里讲的拥有“聚焦一件事的能力”, 他们把工作、学习当一件事,琢磨这个事的规律,琢磨怎么把这个事情做好。而不是把工作当任务看待,完成任务即可。不同的心态,会影响你做事的热情和专注程度,收获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
GMT+8, 2024-12-22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