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王献之似一泓沉静而深邃的泉,以墨色晕染山河,王徽之便仿若一阵不羁的风,恣意穿梭于尘世樊笼之外。
王徽之是王献之的哥哥。他不慕权贵,对世俗事务漠不关心,以率性任诞的言行和文人风骨留存于世。
一天夜里,王徽之一觉醒来,发现外面下大雪。望着洁白的雪景,他忽然想起了好友戴逵。于是,王徽之即刻乘小船去拜访戴逵,四野岑寂,经过一夜才到达。然而,到了戴逵家门口,他却转身返回。随从问他为何这样做,王徽之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徒留一行脚印没入苍茫。
王徽之爱竹成痴。他曾暂时借住别人的空宅,刚搬进去就叫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 王徽之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邪!”他精心侍弄,一丝不苟。
王徽之虽不拘礼法,有些放任性情,但他跟王献之兄弟情深。
当时天师道流传着一种说法,人快死时,若有人愿意自折阳寿,快死的人便能转危为安。王献之病重时,王徽之请来一位术士,说:“我的才能不及我弟弟王献之,今天就请大师用我的阳寿为我弟弟续命吧”。术士为难地说:“替别人续命,自己有余命才行”。
后来,献之去世,王徽之前去奔丧。他没有哭,直接走到灵床上,拿起弟弟的琴来弹奏。然而,他弹了很久,却始终无法让琴弦调好音。他怆然掷琴,仰天悲呼:“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说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当场晕倒。一个多月后,王徽之也因病去世。
王徽之从未想过在史册中刻下姓名,但他“兴尽而返”的洒脱、“人琴俱亡”的至情,让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魏晋那个风流蕴藉、名士辈出的时代,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GMT+8, 2025-4-5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