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触动的点:班长说,富而无骄是态度,富而好礼则到了节制、自律的层次,难度更高。教育的本质是切磋琢磨,不要停留在态度层面,得知道自律确实更难,想办法去做到。
想起煊煊起床的事情。从上学期期中开始走读之后,早起一直是个问题,叫好几次也起不来,我焦虑了唠叨多,他自然也不舒服。煊煊刚开始说,自己是想早起,但每天早上刚叫他的时候人都是晕乎的,行动跟不上。有段时间我们就每周末复盘,如何改进这个问题,试了各种方法。直到煊爸提出了惩罚制度,后来又优化为奖惩制度,早起终于变得越来越不是问题了。现在基本上只用叫一次,煊煊清醒得也很快,连续好几次按时出了门,这点上也许已经走在从他律到自律的路上了。
有个朋友前几天无意中分享过她的自律方法。大学的时候她没要家里的钱,自己课余打工赚学费和生活费。因为气血虚,她爱吃甜食,那会尤其喜欢康元的提子饼干。提子饼干比其他饼干贵出一大截,得十多块一包。钱包紧张又想吃,怎么办呢?她不是一想吃就买,而是好几次想吃了才买一包。在我看来,这种延迟满足也是训练自律的一种方式。
我学习中有时候喜欢吃零食,或者跟着念头去搜索一些感兴趣的点。意识上知道、实践中也体会到了不要在很多界面跳来跳去,效率和效果都会比较好,但在无意识的时候会跟着惯性走。可以用朋友的法子有意识训练自律,比如规定做完了什么再吃零食,把感兴趣的点先记下来,晚点集中了解。专注厚重了,学习才会牢固。
看可心妈和象妈的论语课心得,很有启发。都是结合自己的实践体悟,把理论具象化。象妈计划每天学一课的1/3,结合理解不赶进度,记录下认知更新的部分。打开我的思路了,这么扎实地学,一是有助于内化,二是不会有直播跟课回答问题时伴随的一些虚荣心(觉察到了,上课时可以尝试调整,重点放在对内容和班长讲解的体会上)。认知更新、实践印证、实践改进方向或落实,都可以记录。
琢磨,跟Tal老师说凿去多余的部分,丁元英说的像酿酒一样、把自己酿成淡而又淡的名贵,可能比较接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