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礼记・射义》: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胡宏《知言 大学》:赵幼翁言学,胡子曰:学道者,正如学射,才持弓矢,必先知的,然后可以积习而求中的矣。若射者不求知的,不求中的,则何用持弓矢以射为?
班长发的两个视频我也看了,说的是刚毕业的两个小姑娘求职受挫的事。我把视频给我女儿也看了,并分享了我的几个看法。
第一,立志固本。我不止一次地和女儿讲过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之间的错位问题。不要以为在学校里成绩好,在人才市场就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那么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是不是就不要学了?学当然要学,但先要立志。“持弓矢,必先知的,然后可以积习而求中的”。求真也好,求善也好,求美也好,要围绕这个“的”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知道自己的“的”,学习和工作都失去了最重要的意义。生活不是为了生存,工作不是为了消费。君子谋道不谋食。
第二,简行乐志。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心中有了明确的志向,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容易减少对奢华和过多物质的追求,践行简约生活。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乐”的不是贫穷本身,只是他有更大的精神快乐,这种快乐抵消了物质贫乏带来的痛苦。人生匆匆几十年,真正能够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非常有限。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选择不计成本地赚钱和花钱。谨慎地使用时间,谨慎地花钱,临终回首的时候才没有那么多遗憾。
第三,通变守道。心中有了明确的志向,学习和工作的意义清晰明了。缺钱的时候就去工作,不缺钱了就继续学习,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工作。“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当今社会,每天都有旧职业的消失和新职业的产生,市场并不缺少机会,只是缺少善于发现机会的眼睛。能把自己的核心能力与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是最理想的。如果真的很缺钱,又暂时找不到高回报的结合点,别给自己设墙,只要不违背道义,孔子可以为“执鞭之士”,我们为什么不能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只要坚守心中的志向,即使想不出创新的点子,摆摊也好,家教也好,保洁也好,作为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有何妨?不缺钱了就做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这种工作的收入对自己来说就是“副产品”,有没有收入都乐此不疲。
第四,平和心态。学历贬值的问题不是今天才有,我二十年前硕士毕业的时候就已经亲身感受到了。和我同届的本科生在同一个事业单位不仅一毕业就拿到了编制,而且已经占据重要岗位,等我们念完硕士再去的时候,不但岗位没有了,编制也很难拿到了。时也,运也。过去的二十年是高等教育普及的二十年,学历贬值愈演愈烈是自然的。要想让自己的心态平和,我们必须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换位思考。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如果我们不能给用人单位创造相应的价值,我们凭什么要求拿高薪?反过来说,如果你的核心能力恰好是人才市场所需,用人单位不会吝惜给你的工资。这就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最后,研思开襟。人生有顺逆,多读书,多思考,把眼界和格局打开,遇到一时的挫折就不容易陷入内耗。韩愈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样的全才科举考了四次,吏部考试考了四次,相当于高考三次落榜,公务员考试三次没考上,直到29岁才有了第一份临时工作,32岁才终于拿到编制。他放弃了吗?他退缩了吗?他的干谒信也写了无数啊,我们今天都是作为学习古文的教材来读,但他当时写的时候可字字都是血泪啊。“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李白杜甫又怎么样?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生前哪个是顺风顺水啊。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个世界只会越变越快,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唯一能坚守的就是我们的内心。
GMT+8, 2025-5-9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