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班长教的新代码症状解VS根本解,起因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在校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行,考试中此类型题目得分不佳,而咨询班长是否需要刷题。 原来阅读理解需要孩子的语言水平的积累、有抽象思维能力和高阶思维的专项训练,三四年级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力还不太完善,最优解是让孩先学会写作文,阅读中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比写作文更高水平的能力。也瞬间明白了班长主导的小年龄段的孩子以写趣作文为主,从生活中发现快乐的事、有趣的事,培养孩的语感、好奇心、观察力等,因为写作文可以口水化写流水帐,但阅读理解是需要高度概括更高阶的思维能力。
刚好我也在日课群里学习了班长讲的系统思考的修炼法则,针对是否需要刷题报补习班,不知道能否试着用这八大法则来分析看看。
第一,补偿反馈,是否有越补孩越依赖保姆型老师,造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差的可能。
第二,疗法比疾病更糟糕,可能遇到水平不高的老师误人子弟,并没给孩讲懂讲透,或者孩因补习产生逆反对抗心理,有时无为比瞎折腾可能更好。
第三,先好后糟,可能刚开始补习孩成绩会有提高,但后面孩内驱力不足,习惯被动喂养未发展起来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扼杀等,造成后劲不足越来越糟。
第四,做容易的事最后会无功而返,最近跟班长学习王戎和同伴路边摘李的故事,明白容易的事你想得到,别人也做得到,又有多大的价值呢!多易必多难!我们普通人要靠眼光、积累和努力来换取价值。
第五,因和果并不是紧密相连,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像我们普通家长就会觉得,哪一科的成绩差,就觉得要给孩子报班补习,哪一个版块弱,就要刷哪一版块的题,而忽视孩个体身心发展不同的特点而更长远耐心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
第六,是否能作为高效杠杆,刷题补习给孩增加额外的学习压力,孩越大可能越逆反,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对家长的引导会更反感。反而培养孩的求知欲、心智等这些高效杠杆点,比如多读绘本和精典读物,按网校底层代码的方式读懂读透,多联系生活实际,也许孩更受欢迎也更能帮助孩走得更远。
第七,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孩的成长关键期就那几年,在传统教育的高压环境下,如何让孩兼顾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培养,如何让孩身心灵健康和谐发展,如何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等诸多课题,成年人的既要又要还要让家长们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第八,要看清楚整头大象,其实最后两条意思相近,班长带领我们一篇篇扎实地读原典,有深厚的文史积累对未来的规划如考试、创作、表达等都有优势,以求知为导向形成精英的思维和头脑,积累软实力,网校也是站高一线立足长远为孩子们托底呀!
班长总能把书中的理论与教育相结合,通俗地讲懂讲透,让我们对知识有掌控感、联结感,进而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