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玲妈07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538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人既是“器”,也不止于“器”

热度 14已有 81 次阅读2025-9-20 14:16

字体:

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这句话说的是,真正的君子不应当像某种器具一样,只具备单一的用途,而应当具备更广阔的胸怀与灵活性。

现实中,许多人却常常发现自己难以摆脱“器”的身份。在职场中,我们被公司利用,公司需要我们创造价值;而我们也在利用公司,借此谋生养家。人与机构之间,本质上是一种互为工具的关系。如果某个员工失去了价值,他往往会被迅速替代甚至淘汰。这种现实虽然残酷,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此,丽典妈和班长提出“狡兔多窟”,要通过多条出路、多项技能来增强自身的生存力。这种观点冷静务实,揭示了社会运转的真实逻辑。

然而,如果我们仅把自己看作一件工具,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过分强调“要锋利、要稀缺、要被需要”,固然能帮助我们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但同时也容易让人陷入持续的焦虑。仿佛一旦放松,就会被别人取代。这样的人生,难免显得紧绷而单薄。实际上,人不仅仅是职场中的“器”,更是多角色的综合体。在公司里,我们是创造价值的员工;在家庭里,我们可能是父母、子女和伴侣;在社会中,我们是朋友、伙伴,也是独立的个体。这些多重身份赋予了人更为丰富的意义,使我们不至于被压缩为单一的功能。

因此,更健康的态度不是否认“工具化”的存在,也不是完全沉溺其中,而是学会在接受现实的同时拓展边界。我们可以在岗位上努力成为锋利、可靠的“好器”,不断打磨自身能力,创造独特价值;但同时也要在生活的其他层面保持主体性和多样性,追求兴趣、情感和幸福。这样,我们才能在“器”与“人”之间找到平衡:既能作为工具被需要,又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生活。

总之,“君子不器”的古训,并不是要求我们彻底摆脱工具化,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被固定在唯一的形态之中。承认现实中的“器”,并努力做一件好用而锋利的“器”;同时,我们首先是人,拥有追求意义与幸福的自由。唯如此,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价值,又不失去作为人的完整性。

路过

鸡蛋
14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丽典妈07 2025-9-22 11:37
写得真好,我不能再同意更多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和谐与平衡中实现自我。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10-3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