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高一了,参加完家长会我跟队友说形势很严峻,你和儿子梦想的目标可能不大靠谱,定低点大家不会太累,也不用太失落。队友说,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我老觉得有些不对,但我又好像无力反驳。
研习了此种观念的出处后,很想跟队友说点什么。《论语》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论语是部著名的教人做人的经典,所以孔夫子这么说肯定不是指某种官职,某种考学为“上”或为“中”。他说的是做人,做学。
做人取乎其上,就是以有着高尚品格,伟大贡献的那些榜样人物为自己的目标,学习他们或自律,或奉献,或智慧的思想和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长期在这种高尚品格中浸润,取乎其上,做不到也可以努力去接近,至少可得乎其中吧。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真的想学好,就需要去学习经典。红楼梦里香菱想学诗。她跟黛玉说她很喜欢陆游的一首诗。可黛玉教她道,学诗段不可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格局就很难学出来。初入门必是王维诗先熟读一百首,然后杜甫,李白各一百首,有了这些底子再来读其他诗人的诗。
所以我想对队友说的是我们真的取乎其上,就需要把目标定为做人,做学的“上”,而不是某个学校,某个职位的“上”。做人做学如果达到了“上”的目标,好的学校和好的职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否则能力不到,去了好的学校也可能因为德不配位或能力不足而产生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