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班长的解读,老一辈的弟子偏重实践,风格粗简;后一辈的弟子长于文献,风格细密,有器的味道。
我体会这里的价值观是实践>理论,观其大略>抠细节。不是理论、细节不重要,而是实践派和整体观更难,更稀缺,社会价值可能也更大。
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我都是理论远多于实践。可能因为潜意识里一直有个错误的认知,书中自有黄金屋,智慧是可以从别人那儿学来的。直到22年遭遇投资困顿,发现此路不通,逐步增加实践,才真正觉察到这个认知上的局限。
若干年前,炯炯妈跟我说,实践有加持力。当时只是觉得新鲜,记住了,现在越来越能感受到这种力量。
网校有不少实践派的同学,早期的严严妈、丫丫妈,很快能把班长的理念跟孩子学习结合起来;梁梁妈、大象妈,在阅读和生活中锤炼孩子的心智;可心妈是论语实践派;都妈是创作实践派......
牧羊少年里,圣地亚哥离开了研究上帝和人类罪孽的神学院,成为牧羊人云游四方,遇到了帮助他追寻天命的撒冷王。预兆也向炼金术士揭示,要把他知道的部分秘密传授给商队里的一个人,后来证明是圣地亚哥,而非理论丰富但缺乏实践的英国人。
弃虚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