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煊煊妈08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90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论语课二十三:忠于谁

热度 7已有 161 次阅读2025-6-5 09:51 |个人分类:讨论提纲

字体:
论语第五篇,班长提了个两难问题:邦无道时,装傻或者躲开,是否符合义?

班长说孔子是希望维护秩序的,又引用谭嗣同和梁启超的经典例子,论证孔子当时的走为以后传播保留了可能性,也是符合伦理的。

也许还可以从价值观的层次分析:忠,到底是忠于谁?

忠于君肯定是最多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尽心尽力效忠国君的大臣。

忠于国,感觉就有弹性思维了。比如管仲,侍奉的公子纠争夺王位失败被杀,召忽为其殉难,自己被囚禁受屈辱。他不但没有跟着自杀,还接受了旧主竞争对手的任命,最终辅佐齐桓公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比如晏子,齐庄公为崔武子所杀,晏子去崔家凭吊。既不为庄公殉难,也不偷偷逃走,认为“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君为社稷亡则亡之”。大大方方进去抱着尸体哭了一顿,然后尽心尽力辅佐下一任国君。

比如班长以前说的索尔仁尼琴,由于批评苏联政府而被强行带上飞机驱逐出境。西方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最终他流亡到美国。但他此后深入简出,拒绝一切活动邀请。正如他后来自称的:我不想成为他们攻击我的祖国的工具。

孔子大概是忠于道。他不只一次离开鲁国,去齐国、卫国、楚国等地方,看看有没有机会实行仁义治国之道。

以前上班的时候也有碰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忠于银行还是忠于客户?

最开始银行的逐利性没有那么强,银行和客户利益差不多可以兼顾。

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保持利润持续增长越来越难,很多时候感觉得为了银行和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客户利益。我潜意识里是希望实现共赢的,但能力或智慧上又够不着,所以就越来越纠结内耗。

现在回头去看,出路要么是提升能力,开拓新的适合的目标客群;要么是换赛道,做符合自己性情的事情。就像孔子逆袭的经历,一个是志,一个是学。


层次思维

路过

鸡蛋
7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班长 2025-6-5 13:30
融会贯通,开始产生自己的观点了。
回复 煊煊妈08 2025-6-5 20:56
班长: 融会贯通,开始产生自己的观点了。
谢谢班长鼓励!主要还在守,更重要是去做:)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7-31 0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