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煊煊妈08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90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论语课三十八:关于权变

热度 7已有 87 次阅读2025-8-2 20:41 |个人分类:讨论提纲

字体:
论语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学—立—权,为啥要把权单独拿出来?

班长说,权变非常复杂,比如孔子见南子。小人的权变和君子的权变差别很大,小人的权变容易跑偏,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很深,有时候有权变的空间,但宁固。

想起几个例子,感觉跟权变有关系。

《滑铁卢的一分钟》里,为了打退第七次反法联盟,拿破仑派他的元帅格鲁希去追击落败的普鲁士军队,自己则向英军发起进攻。格鲁希就一直徒劳地奉命追击,在听到拿破仑和英军开打的炮声、手下强烈要求去支援的时候,考虑了一分钟,最终选择继续遵照皇帝的初始命令。而此时的拿破仑是多么希望格鲁希违背了他的命令,赶来支援。结果来的却是普军,导致法军遭受了两面夹击,溃不成军。

与之相对的是粟裕将军。当时中央决定派粟裕到南方开辟战场。粟裕认为在江北就地打歼灭战更好。为此中央特别请粟裕前往中央驻地,大家开了几天的会,最终中央认可了粟裕的意见。这才有了后面的淮海战役,让解放战争提前几年结束。

论语里讲过的微生高,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梁相会。等来等去女子不到,水涨上来了,他就抱着桥柱被淹死了。

班长有次答应一个人,帮他的产品做些宣传。后来发现不大合适,虽然感觉失信,但还是直接把他给回绝了。

刚开始我觉得权变跟弹性兼顾差不多,仔细体会,感觉好像不大一样。权变大概是有一个原则,大部分时候是坚守的,在极少数涉及到更大的仁或义的时候,采取例外做法。比如格鲁希和粟裕面临的问题,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还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者是原则,后者是例外,因为涉及到战争的转折点。比如微生高和班长,是重诺守信,还是失信于人?前者是原则,后者是例外,因为涉及到生命,或者更多人的利益。接近于正确的人vs正确的事,忠信vs仁义,或者是科尔伯格说的习俗阶段vs后习俗阶段。

想了很久自己的例子,没想出来,可能因为还没有真正持之以恒地坚守过,或者还没到后习俗阶段吧~~

坚守vs权变

路过

鸡蛋
7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8-18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