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高中,8月30日早上报道,一直上到9月6日(如果选择周六去学校自习的话,整整8天)。周日下午5点返校。
第一周,孩子抗拒周六去学校自习。我认为,这周学习时间太长了,不去也没啥。
第二周,孩子依然抗拒去学校自习。说在学校很压抑。甚至说,要不你请一周假,跟我一起上下学,体会一下我的生活。还说,你周六怎么不去公司上班?公司大门不是开着的吗?
其实想想,上初中后,好像每个孩子都不轻松。
初中陪读了三年。初一,早上6:20要到校训练。下午4:00开始训练,7点多才回教室。训练,耽误了很多文化学习时间。初二初三,早上6:40开始训练,早上可以多睡20分钟。初中三年,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确实不多,比文化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初中三年,寒暑假完全是耍过去的(上下午都要训练,训练完后基本是躺平状态)。平时下晚自习后,也基本上从不摸书。就这种学习状态,中考文化成绩也没特别差,甚至比身边同年毕业的娃,文化成绩高出50来分。光凭文化成绩在主城区也有高中上。
初中三年,文化成绩起起伏伏,我的心情也时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总会怀疑,让孩子走特长生这条路,是不是错误的选择?但是看到孩子对田径的热爱,又觉得能在这么小的年纪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确实不容易。作为家长,应该支持。于是一再告诫他:文化、专业,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步入高中,听说今年高中田径队的升学率特别差(毕业10多人,只考上3个),不免又开始焦虑。尽管朋友劝我:即使只考上3个,相信孩子也是那3个之一)。
班上55个同学(在册57人,实际到校上学55人),第一周有34人选择周六自习,第二周37人。每周六班主任都有一节课给大家讲物理题。
因为在娃身上,看不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周六在家,爷爷经常电视一开就是半天,声音也大。孩子又拿个手机,东摸西摸的。从内心来说,我还是倾向于让他周六去学校自习,把作业好好完成。周六放学回家到周日下午返校,这段时间,哪怕他完全躺平的状态,我也能接受。
感觉自己还是放不下执念,无法像思琪妈那般洒脱。总觉得在学校学习才在学习状态,有学习氛围一些。在家里,确实比较缺少学习氛围。
其实孩子是有理想的,也有自己的目标校。但目前看来,似乎有点遥不可及。至少还需要好好努力,才有可能够得着。
高中走读,每天6点起床,晚上10:15左右到家,洗漱后放松肌肉(训练完没时间拉伸),怎么也得11点多才能睡觉。有时还需要做作业,确实也挺辛苦的。这种状态,到高三会过之而无不及,睡眠时间至少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减一小时/天。
所以,我一边心疼孩子的不容易,一边希望他周六能去学校自习,时常处于一种拧巴的状态。
GMT+8, 2025-9-16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