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壮壮妈12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446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由《巴黎圣母院》第三课想到的

热度 8已有 57 次阅读2025-8-24 12:48

字体:

在班长的《巴黎圣母院》课上,将爱斯美拉达与《海的女儿》,《骆驼祥子》进行对照,剖析出共同本质,实在是太精彩,太过瘾了。《巴黎圣母院》与《骆驼祥子》出版虽然相隔100年,但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者,对各自社会不公的洞悉与批判,对底层人的同情、悲悯是相通。雨果与老舍为各自的主人公(爱斯美拉达,祥子)设计了看似不同的结局,但实质都是一种 “毁灭”,这种“毁灭”似乎是注定的,源于社会制度的注定。

听班长剖析至此,我不由想起暑假和孩子一起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学校要求),突然觉得明白点这部作品。这是一个不同上面两部作品的时代,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身处底层的保尔柯察金投入变革的洪流中,抒写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又想起最近和孩子一起看的《觉醒时代》,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巨震的年代,是不断打破原有社会的时代。我问孩子,保尔和李大钊的时代有什么共同点,他说都有“革命”。我问他革命到底是什么呢?他说可能就斗争,改变?改变什么呢?改变社会。

从《巴黎圣母院》、《海的女儿》、《骆驼祥子》再到《钢铁是怎样炼成》、《觉醒年代》,这些勾连起来,这种方式的阅读,让我有一种贯通的感觉,从批判、悲悯到寻求、改变与斗争,小说诉说的不正是社会变迁、变革的真实历程吗?

 



路过

鸡蛋
8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8-29 1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