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网校的学习,受益最大的是班长所说的认知。随着孩子成长,深切的感受到,父母如果不提高认知,可能连与孩子聊天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初中的学习压力陡增,孩子厌学情绪悄然滋生,动不动就在家里大谈学习无用论。也因为这个和他爸爸不断发生冲突。可能是在网校的长期熏陶,我觉得孩子的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爸爸的反对也是情有可原。所以我就说,我不觉得读书无用,也不盲信读书万能。爸爸的观点更可能是学历至上,因为他是学历红利的受益者,我也是。我们都是因为学历这个敲门砖,进入了国企,事业单位,在目前经济危机的环境中,我们没有感受到冲击,不是因为我们多有能力,而是我们正巧通过学历停靠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仅对现在而言)。所以爸爸坚决认为,你得考大学,得拿学历。但是,时代在变化,学历是在贬值,你可能就享受不到这个红利了。学历没了红利,不等于同学识、智慧,知识没有红利,这些需要读书获得,所以说读书无用,是不是欠妥?这么一讲,孩子就再不争辩了。
后来因为背英语单词受挫,很烦躁,口口生生宣称自己中国人又不打算出国,干嘛还学。他一直在关注一对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夫妇的抖音号。夫妇两人和两个孩子的中文非常好,拍了很多搞笑的视频,流量不错,接了不少平台广告。我就问他,他们是俄罗斯人,因为中文好,可以凭这个在中国赚钱,你一个中国人,可以吗?他不说话了。我又说如果你中国文化功底深厚,英语又好,文化出海的话,是不是可以去赚海外?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复盘完,突然跟我说,单词得扩展,就课本那些不够。虽然背单词依旧艰难,不够开窍,但是无用论的调调不怎么提了。
最近跟班长读《论语》,孔子说他是学而知之者,方圆几十里,贤人不少,但最好学的恐怕孔丘莫属了。学习上没完全开窍的儿子,曾经愤愤地说“为什么有人就那么聪明,看看就记住了,我就是不行”。我就跟他分析,有些人就是天生记忆力,专注力好,学习看起来轻松一些。孔子这么伟大的人,都说自己是非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智慧就是在不断学习中慢慢磨练出来的,连孔子这么厉害的人都如此,我们何必不平呢?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修炼。我晚上临睡前会读网校的孔子传,那天儿子说“妈妈,要不我临睡前也读读孔子传吧”。
我慢慢感受到不是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太盲目、太冲动,是在他们迷茫和疑惑的时候,没有人能帮助他们抽丝剥茧地分析问题,引导他们去认识与解读这个世界。对于父母,或许得有一定高度的认知才能胜任这个角色。孩子在长大,父母的认知也得不断扩展,否则有一天他们真的不愿意和我们聊了。
GMT+8, 2025-5-9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