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过得有些焦头烂额。
虽然柬埔寨方面一直积极与美方沟通,但结果仍令人沮丧:特朗普政府最终还是将对柬埔寨的关税定在了36%,远高于越南的20%,在众多东南亚国家中,越南已成为各国客户锚定的“合理税率参考值”。
为了消化这多出来的税率,我们不得不在客户、生产与采购之间来回沟通,试图拆分压力,协商彼此各自吸纳一部分,以留住现有客户。客户的转型与供应链重构已经迫在眉睫。
本以为逃离了中国时期的高关税,能喘口气。却没想到,这一轮更早、更重地砸了下来。
有时也只能自嘲一句:怪谁呢,只能怪自己。
这几年虽然在业务上一直努力拓展,但终究还是在底层打转,原以为自己的业务能力不错,但现实告诉我:仍未真正跳出“依附”的怪圈。
和2018年那场关税战相比,现在至少走出来了,对市场更了解、工具箱里也多了几把趁手的工具。所以这一次虽有打击,却未被击垮。但我知道,时间窗口正一点点关上,门外已经能听见恶狼的叫声。
生活并不止有关税,孩子的成长让我感到欣慰。
孩子参加的 summer program 已经进行了两三周了,刚开始因为周围全是“老外”、一个亚裔面孔都没有,让她有些不适应。也许很多亚裔同学都回国度暑假了?又或许社区大学亚裔比例本就不高?无从得知。
但我看着她,从最初的紧张慢慢融入,与新同学逐渐熟悉。
这个暑期项目主修的是 public speech(公众演讲),每周四节课,每节三小时,整个项目需要完成 5-6次演讲。
对我们这样才来美国一年多、英语本就充满挑战的孩子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第一次试讲三分钟,紧张到几乎说不出话来;第二次演讲五分钟,选了个奇特的题目:“被一颗鸟屎击中的经历与感想”(我也不知道她为啥选这个,但现场倒是把老师和同学都逗乐了 😂);第三次演讲前一天晚上她还在生病呕吐,但第二天坚持没请假。等我去接她时,她告诉我自己是第五个上台,演讲时间还超出了规定的五分钟。
就这样,一次次练习下来,孩子终于从“害怕”—“紧张”—到“自信”地完成了转变。
现在,她已开始积极准备接下来的演讲稿,其中还有一篇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
看着她逐渐走出舒适区,我打心底里为她感到高兴。她并不完美,也还很年轻,但在一场场小挑战中,她在成长。
这个 summer program 会在 7月31日结束,我和孩子已经订好了 8月1日凌晨的航班回上海。
还有17天,我们就要回家了。离家的时间越长,才越明白,家的意义从来不仅是地理坐标,而是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