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冬冬妈08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62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历史洪流中,何去何从?

热度 12已有 106 次阅读2025-2-26 22:30 |个人分类:学习感悟

字体:

华歆、管宁原系同门,管宁因华歆“拾金”“观轩”而割席绝交。班长在书中讲,管宁和华歆割席绝交的深层原因,是汉末士人阶层在乱世中根本价值取向的冲突。看似因小事绝交,实则是东汉儒家理想主义与魏晋实用主义分野的缩影。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在东汉末年纷乱的时局下,士人的价值取向凸显出来。

 

管宁视“专注修身”为士人底线,认为“独善其身”是乱世中唯一的道德救赎。而华歆愿意与现实共处,作为乱世中的实用主义者,华歆被讥为“汉贼”。尽管他清廉勤政,有人说他是“道德投机者”,有人称他为有作为的政治人物。

 

是超然物外还是和光同尘?

 

管宁认为沾染权力即堕落,唯有超然物外才能保全德行。管宁坚守道德虽获赞誉,但最终成就的只是个人名节。

 

如果乱世,大家都选择洁身自好,会不会劣币驱逐良币?纷乱的局势,会不会让百姓更加痛苦?华歆虽背负道德污名,但在乱世参与权力,在那个位置上主持了汉献帝禅让仪式,对政局稳定起到了很大的稳定作用,这是不是为民造福?

 

据《三国志》记载,华歆以清廉勤政著称。他将禄米及皇帝赏赐都用来接济亲戚熟人,

“家无担石之储”。他任豫章太守时,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深得当地官吏和百姓的感激拥戴。

 

如果华歆看不惯当时的政局,罢官而去或隐居不仕,清则清亦,但每个人都这么想,百姓是不是会更苦?

 

无论守“清”还是务“实”,选择都没有错。但在乱世,选择与权力周旋寻求理想实现,我觉得更需要智慧与担当。


路过
1

鸡蛋
1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Archiver|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5-9 1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