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核心素养家培养
返回首页
冬冬妈08的个人空间
http://xy.xfxynet.com/?1628
[收藏]
[复制]
[RSS]
空间首页
日志
相册
主题
个人资料
首页
BBS
续费与增补
底层代码入门
英语
全文搜索
底层代码聚合
淘贴
Collection
日志
我的空间
帖子
收藏
淘帖
日志
学习感悟
|
生活
|
孩子习作
|
学习笔记
|
个人练笔
|
绞者直之弊,狂者刚之殇
2025-3-2 19:35
两行热泪滚落下来,滴在奏章上。“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痛哭流涕的是王导,被他所负的是周顗。 周顗,字伯仁,作为司马睿的亲信,肩负着制衡琅玡王氏的使命。他以刚直著称,多次弹劾王敦“专擅兵权,渐不可制”。当王敦兴兵攻入建康,周顗当众斥责:“君以清君侧为名,实为谋逆!” &nbs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92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10
他似高山,魁然而峙
2025-3-1 19:37
11岁 时,他为自己推开了一扇门。 因家境贫寒,无法上学,路过书塾时,听到别人的读书声,他因羡慕而在书塾外痛哭。老师同情他,免费教他读书,一个冬天他便熟读了《论语》《孝经》等经典。 他就是邴原,后与华歆、管宁、陈群等为同门。在《三国演义》中,他与华歆、管宁一起,被时人称为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94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1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025-2-28 22:00
十五岁时,他曾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道: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接着反问他: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他就是陈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薛勤对陈蕃的劝诫。 陈蕃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71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11
历史洪流中,何去何从?
2025-2-26 22:30
华歆、管宁原系同门,管宁因华歆“拾金”“观轩”而割席绝交。班长在书中讲,管宁和华歆割席绝交的深层原因,是汉末士人阶层在乱世中根本价值取向的冲突。看似因小事绝交,实则是东汉儒家理想主义与魏晋实用主义分野的缩影。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在东汉末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77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11
多变的陈寔
2025-2-25 22:32
初识陈寔,他以德行闻名,是汉末名士领袖。党锢之祸时,曾主动投狱,“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展现了一个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他勤奋机敏、好学能干,出身寒门,却一路尽遇贵人,不断实现阶层跨越。他对小偷能耐心感化而非惩罚。他在复杂政局中周旋,选择独自去吊唁中常侍张让的父亲。有人讥讽,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97 次阅读
|
1
个评论
热度
8
乱世时的选择,除了性格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呢?
2025-2-23 22:59
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陈蕃作为清流士大夫的代表,选择以死抗争。而徐孺则选择隐逸不仕。陈寔选择在中间地带游走。他们的选择固然跟性格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班长在书中说,陈蕃从主观上需要有所作为,客观上,有被裹挟的因素影响。徐孺一直隐居不仕,也就有了安贫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94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6
注意故事叙事中传递的价值观
2025-2-22 22:05
今天班长讲《世说新语》,讲到华歆、管宁和王朗。我才发现,我对这三个人物的印象就是从这几个故事里来的。 最初知道华歆和管宁是从割席而坐这个故事来的。当时真是对管宁推崇备至,品节真高啊。觉得华歆真不咋地,这么浮躁。哈哈,这思维。 后来,看华歆逼汉献帝退位,“禅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73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5
学《暂如临邑至鹊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后写
2024-5-23 23:03
天地间像被混沌住了,白茫茫、雾霭霭一大片,一臂之外好像就有些模糊。一个想法咕噜冒出来“鱼会不会也看不清?”旋即被自己的可笑搞乐了。 选好礁石,整理好鱼竿,摆开架势,开钓。 鱼群像梭子一样,嗖嗖嗖,移动很快。正如牧羊少年里说的,“真正想做成一件事 ...
个人分类:
个人练笔
|
312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6
学《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后写
2024-5-15 16:00
盼望着,盼望着,班级的徒步野餐活动终于成行了。 早上出门时还是云遮雾绕,很是怀疑太阳几时才能透过云隙。到达斌腾村时,阳光已挥洒大地,在每个舒展开来的部位恣意书写春的热情。 斌腾村是个火山古村,被浓郁的植被覆盖。行走村中,仿佛进入了火山石的世界, ...
个人分类:
个人练笔
|
290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热度
6
关于“人不知而不愠”的讨论交流
2024-5-8 14:36
跟孩子聊“人不知而不愠”,孩子表示很不认同: 孩子说要分年龄段,对于不在一个年龄段的,“人不知”也算正常,因为有代沟,不会认为有什么,影响倒不大。对于同个年龄段的,影响非常大。 “人不知”而你“不愠”,别人会在背后议论,就会被孤立,而且没有不透风的墙,总会有些话传到耳朵里, ...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
|
387 次阅读
|
2
个评论
热度
11
1
2
3
4
5
6
/ 6 页
下一页
冬冬妈08
加为好友
打个招呼
发送消息
手机版
|
Archiver
|
冀ICP备17016543号
GMT+8, 2025-3-16 08: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站长论坛
返回顶部